“倪侍郎,这远在城外还不知,等回来才知道咱的事已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都在说这是新旧两党之争,还说您代表的是朝中清流……还有人传闻,说太子殿下已派人去天寿山考察两处选址,看咱是否有携私的因素在内,您看这可如何是好”李华故意来问倪岳意见,也是为表明,这件事乃由你主导,你得负起责任来。
就连京师那些传扬小道消息的人都知道,我李华在你倪岳和张峦之间,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这事情本来就是你们的利益之争,毕竟你俩都是礼部右侍郎,而我只是个钦天监监正。
倪岳诧异地问道:“你勘探的地形,选好的地址,现在却突然不自信了”
李华无奈道:“倪侍郎您或有不知,其实张侍郎所报的那处地方,我也曾去查看过……要说那地方真不错,依山傍水,风水什么的尚来不及细查就被张侍郎告知,说他选中了那里,而您又让择址另选,这才……”
“你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是随便指了个地方搪塞圣意,乃有备而来”
倪岳怎么也没想到这一点。
从一开始他就没正眼瞧过李孜省和张峦。
他认为这两个奸佞之臣的学问加起来可能都不如一个举人。
而自己进士出身,家族更是几代名儒,连一个道士、一个监生出身的奸臣都不如,那还混个屁啊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当李华说明,其实二人所选的皇陵位置很像是风水宝地时,才第一次正视这件事。
倪岳神色凝重,问道:“你后来可有去勘察过”
“未曾。”
李华摇头道,“我与您一直待在一起……另外您只让挑选旁处,不得与之选址相同,所以……”
倪岳有些恼火,喝斥道:“那他是如何提前得悉那地方的你可有将那地址提前告知他人”
李华摇摇头道:“要说之前钦天监确实曾派出人手前去天寿山选址,但报上去的都是下边的人仓促间选的地方,并没什么实际根据。
“而张侍郎所报的那处,乃之前咱们去他处勘探时偶然见到的,我下意识觉得其乃藏风聚气之所,当时便记了下来,准备最后才去那里看看……在与张侍郎交流前,在下从未曾与人提过,连你都没告知。”
“这……”
倪岳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又增加一些。
李华谨慎地道:“听说,这次宫里派人去勘察咱各自上报的场地,要是最后结果是他们所选的地方更好,那就……”
倪岳摇头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也对。”
李华一脸欣喜地看着倪岳道,“术业有高低,行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算他们的选址更好,大不了定他们的便是,与我等何干倪侍郎,你是这意思吧”
倪岳冷笑不已,道:“此等事情,没有你进我退的说法,该是如何便是如何,退不得半步。难道派去勘察两处选址之人,在堪舆玄空的道行上,比你更为精深吗为什么他们不是钦天监监正,而你才是呢”
此时的倪岳就很懂得玩政治手段。
你是钦天监监正,照理说乃大明最懂风水之人,要是你说哪里更好,那别人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你现在就得拿出这股一往无前的“学阀”气势,把李孜省和张峦的嚣张气焰给牢牢压制住!
如此一来,太子最后还得听你的。
哪怕最后不选你提供的地址,也不能藉此说明你的选址就比张峦的差,而是亲疏有别,或许还更容易引发清流的同情。
“这……”
李华对此结果,有些出乎意料。
一个耿直的大臣,居然让他去用所谓的“权威性”去打压政敌
关键是,我并非这方面的权威啊!李孜省能谶言泰山地震和万贵妃的生死,我能吗要是太子和朝中大臣真的觉得我足够权威,那在我们报上去不同结果后,商议时就一定会选择我报的选址,何至于还要派人去查
这本身就说明,人家不信任我嘛。
倪岳道:“有关陛下的病情,还有驾崩前的病例等,我已找人整理出来,并请专人参劾张峦……哼,他以监生的身份无端参与到宫廷诊病之事,延误陛下病情,如此罪行必当得到严惩。
“在此前提下,想来未来一段时间,参劾他的奏疏将络绎不绝,而你这里一定得咬紧了,不能出任何偏差!”
“这……好吧。”
李华虽然答应下来,但心中直犯嘀咕。
他也在想。
人家堂堂国丈,就算跟你们文臣抢饭碗,也没说非要到一山不容二虎的地步吧
现在搞成这样,就怕你们双方到最后非要闹出个你死我活,最后以一方退出朝堂而告终。
倪岳又拿出一份奏疏来,阴测测地道:“这里有一份参劾张峦身为太常寺卿期间,所行不法之事的参劾奏疏,你拿回去看看,用自己的口吻写下来,找几个人联名。”
“啊!”
李华暗道不妙,我来找你商议事情,你却给我指派活计
倪岳道:“张峦出任太常寺卿期间,一直懈怠公务,累有不法事发生,中饱私囊之事也没少干。且他勾结奸佞,与李孜省、邓常恩等人过从甚密,甚至还公然接受邓常恩宴请……这些都是他的斑斑劣迹,且证据确凿,无从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