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三章 提议恢复文讲所(2/2)

“以前不是没有邀请作家到杂志社改稿的,只是非常少。就算邀请改稿,杂志社邀请的也是成名的大作家。至于新人作家,改稿只能通过邮局信件往返。”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邮件往返改稿的优点是杂志社省钱,花费的只是邮票钱。但缺点不少,首先是时间成本,邮件邮递速度慢,近的都要一周时间,远的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有。改一次也就罢了,改稿次数多了,作家和编辑都要疯。

其次,邮件传奇也有风险,作家原稿在邮递过程中丢失也不是一次两次,作家们对此也是有意见的。毕竟,作家们写完稿子,也不可能再誊抄一份留作备用,是不是。”

“老一辈作家还好,新人作家有不少就是在这种煎熬下对写作失去信心,实在太可惜了。”

胡为民问,“朱老师,你们是怎么想到借调写作的?”

“说白了,还是缺少人才啊!”朱盛昌感叹道。

“这些年,老刊物复刊,新创办的刊物也是越来越多,我们这些人隐隐有预感,文学大时代可能真要来了。这本来是好事,但杂志创办起来后,我们才明白,国内缺少作家啊!”

原来,在那个特殊时代,好多老一辈作家都不在写作。

青年作家呢?

因为上山下乡的关系,还有心文学创作的人大大减少。

就算还有这个心的人,因为缺少老师,这条路也很难走下去。

此时的文坛正是青黄不接,难以支撑众多杂志社对新作品的庞大需求,很多杂志社、编辑部就只能从一些业余作者的来稿中发现有希望的苗子。

但这些苗子吧,也太新了点,不能说写作经验一点没有,但到底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的,实在是太过稚嫩。

但既然是好苗子,又不能不培养,于是人文社这边提出了“借调写作”的主意。

他们把内部判断有潜力的新人作家借调到杂志社写作、改稿,吃住都在招待所,在编辑的帮助下修改作品,直到能达到发表或者出版要求与质量为止。

别说,这种方法还是有用的,最起码,《当代》是尝到了甜头的。

只是吧,这个成本确实有点高。

毕竟,随着文学大时代来临,喜欢写作的人越来越多,总会有新人进入编辑们的眼中。

这就造成越来越多新人作家住进杂志社的招待所,他们这一住还不是一两天,少的几周时间,多的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也是有的。

据说,目前招待所都快满员了。

胡为民问:“你们就这么一直养着他们?”

“不可能,我们杂志社也没那么多钱。最多一年时间,要是这么久稿子还写不明白,只能让他们收拾收拾,卷铺盖走人了。”朱盛昌摇头道。

说到这里,他看了眼胡为民。不是所有青年作家都像胡为民一样,灵感多不说,创作速度也快,改稿他不清楚,但肯定慢不下来。

要是所有作家都像胡为民一样,他们编辑不知道能省多少心,少掉多少头发。

他摸了摸越发稀疏的头发,心里直叹气。

胡为民摸着下巴,想起前世听过关于鲁迅学院的由来。

据说,鲁院的前身是文讲所,是作协培养年轻作家的地方。

而且,文讲所也不是新事物,早在五十年代就有的,只是后面停办了。

他知道,现在是没有文讲所的,否则他不可能听不到一点消息。

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提前让文讲所重新现世呢?

如果有老师教的话,新人作家的成材率肯定比编辑们教强数十倍。

“朱老师,上面有没有考虑过文讲所?”

“文讲所?”朱盛昌愣了一下,猛然明白他在说什么。

“对呀,我们怎么就忘了文讲所!”

朱盛昌拍了拍手,恨不得立刻回去找秦昭阳商讨这件事。

恢复文讲所如果由他们当代编辑部提议,绝对是大大长脸的一件事啊!

而且,他觉得这事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毕竟,全国对作家的需求是有目共睹的,没有教作家写作的地方,只靠他们杂志社,效率太低。

“为民,你提的意见太有用了,我代表编辑部,代表新人作家谢谢你了!”朱盛昌感激道。

胡为民摆摆手,谦虚道:“我也是突然想到的,其实没有我,早晚也会有人提出。”

“不一样,早一天,晚一天都不一样啊!”朱盛昌神色激动,心思早已不在吃饭上面。

胡为民看出来了,“朱老师,要不你先回去和秦主编商量一下?”

“这……这不好吧?”

“吃饭的机会多的是,就像你说的,文讲所早恢复一天,对全国的作家都是好事。”

“为民!”

朱盛昌握住胡为民的双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棠城小说网 . www.tangcheng.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棠城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