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言快就把价格定下来,这次主攻的还是富贵人家,再说朝堂上的官员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卖低价,他双方都得考虑到,一两银子算是一个比较折中的价格。
这也不是一次性的生意,赵岩打算采用的是按期出版的模式,效仿以前的杂志,半个月出一册,根本不愁没有文章,让那些大臣围绕一些时政热点写篇文章不是难事,反正他们都能在奏折上写那么多字,这件事涉及到国库,让皇上牵个头赵言就不信那些官员会不肯。
实在不行还有翰林院的人兜底,要说笔杆子最厉害的人在哪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翰林院,里头可是前三甲扎堆的地方,数不清的状元榜眼探花。
听完赵言的分析周尚书眼睛一亮又一亮,他决定今晚就写折子,明日一早就要跟皇上汇报这件事情,他已经能想象到生意爆火的场面。
“赵大人,你不来户部真是可惜了。”周尚书说的是心里话,赵言做生意的头脑他自愧不如。
赵言笑道:“没什么可不可惜的,我在工部也是在为黎国做事,只要能让国家和百姓越来越好,在哪里做事都值得。”
周尚书感觉自己的精神都得到升华,以往好像是他太狭隘,跟赵言相比起来他简直就是一个小人。
痛定思痛,他决定改造自己。
坚决不能走上曹典的老路子。
翌日,德明帝就收到了周尚书的折子,通篇看完以后他总算是对周尚书稍微满意了一些,他吩咐道:“传周尚书过来。”
就等着被传唤的周尚书马不停蹄的赶到养心殿,他早就在心里组织好语言,结果德明帝第一句话就把他所有的计划全部打乱。
“周爱卿,这主意应该不是你想出来的吧。”德明帝可太了解周尚书的行事作风,一个人的做事风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背后肯定有其他人指点。
最后周尚书选择坦白,这主意确实不是他想出来的,德明帝听完是赵言的主意后才觉得合理。
“就按周爱卿你说的来做,朕会让其他大臣配合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有了皇上这句话等于打了包票,他就不用每个大臣那里求爷爷告奶奶的求文章,事情好办多了。
其他大臣被要求根据最近朝堂发生的事情写文章的时候他们满脑子问号,关键这又是皇上的旨意,最终高兴的只有周尚书,他连夜选了几篇最佳的文章出来。
“赵大人,你看看,这几篇文章我觉得最好。”
赵言:“……”
他觉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