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不绪细细解释给善若水听:
“刘煌那个人品性其实不错,但心地太过单纯、容易相信人,而且心又太软。
这样的人做个闲散亲王没有问题,但身为一国之君却是不合格。”
善若水不同意魏不绪的说法:“照你这么说,心地仁厚的人都不能当皇帝?”
“不是,心地仁厚之人自然能为君,但前提是他不糊涂,能明辨是非,能赏罚有度。而刘煌不是。
刘煌这个人怎么说呢?
他不太分得清忠奸,事情也看不清好坏,凡是有点心计之人都可以糊弄他。
而他心地又太软,对奸人下不去手惩罚,而对那些有功之人的奖赏往往又不到位。
如果有几位贤能之臣一心一意辅佐他、他也能全心全意信任这几位贤能之臣,他为君也能囫囵过去。
关键是现在朝臣中缺少这样的贤能之臣,而他背后还有势力强大的冯家,圣上怎么可能放心将江山交给他?”
善若水渐渐有些明白了。
“假若刘煌登基为帝,不仅朝廷会被冯家掌控,还会出现不少指鹿为马的赵高之流。朝政就会变得浑浊、混乱。”
“是,到时轻则百姓遭殃受苦、重则朝廷覆灭。
所以圣上明知刘煌是被诬陷的仍然以这个由头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顺势将冯家的势力收归朝廷。
但正因为圣上知道刘煌是被诬陷的,所以才只废黜他,并没有另行治他的罪。”
见善若水没说话,魏不绪又道:
“其实不仅是我、朝廷还有不少官员同样清楚刘煌是被诬陷的,只是他们都猜到了圣上的心思,又与刘煌没有利益关系,所以都噤默不言。”
“顾阿兄也知道?”
“他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猜不到?所以他半点都没插手刘煌一案,免得日后被秋后算帐。”
“是不是说只要在朝廷为官,就不能以好坏、黑白论及?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
这一次,魏不绪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想了一会儿后才道:
“这应该与每个人的想法有关,不过那些多方权衡的官员的确走得更远、更久。
像我行事平日就不那么周全,更多的时候是凭个人喜好。”
说到这里,魏不绪笑了起来:“也幸亏我是武将,如果我是文官定然也是个奸臣。
善若水默默想了一会道:“可假若圣上将皇位传给大皇子,岂不是比传给刘煌更差?”
“但圣上并不是只有大皇子和刘煌两个儿子。”
善若水一惊:“你的意思是圣上会立三皇子为太子?”
魏不绪浅笑着看着善若水,“你怎么不提四皇子?”
“四皇子还那么小。”
“可圣上也还不算老,他完全可以晚几年再立太子。”
善若水嘟了嘟嘴道:“朝事太复杂,我想不明白,不想管了。”
“那就不管,有什么事我替你顶着。”
善若水还真的不再为朝事烦忧,将心思重新放回制药上。
就在这时,有大批人突然涌进了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