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功劳,当然是得益于李泰的地图,和他的献策。
所以,这位梁必成老帅,才会在奏折当中,大加赞赏这位天子的近臣,夸奖他的功绩。
甚至,还把他在捷报中,排在功勋榜单上的第一名。
朱祁玉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和详情后,对眼前这个年龄和自己大小差不多的年轻文官,顿时高看了两眼。
果然,于太保在举荐人才方面,那也是极为厉害的。
好在,这个李泰在自己身边,并没有被埋没。还替自己长了脸,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军功。
想到这,他便笑着看向他:“李卿,此次你帮助东路军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想要什么?”
“是官爵,还是府邸,银两呢?”
那李泰听了,神色倒是很感动:“不敢欺瞒陛下,对于此次大捷,臣不敢居功。若陛下实在想奖励臣的话,臣想要……臣想要去前线。”
说完这番话后,他的眼神中满是热切和希翼。朱祁玉对于他这个恳求,似乎早就有预感一般。
只见他朗笑一声:“哈哈,朕就知道你会有这个恳求。”
他想了想,而后点头道:“好,好。既然你一心要去前线历练,那么朕就满足你这个愿望。”
朱祁玉立即让人传来了兵部侍郎,以及吏部的官员。
让他们根据这份捷报,准备对有功勋的将士,进行擢升嘉奖。
同时,特别提出,把兵部员外郎李泰,派到东路军梁必成老帅的帐下,听候差用。
他相信,梁老头定会明白自己的意思的,好好的让其历练,并亲自教导他。
再者,那梁老头这次之所以取得如此的大捷,其中一部分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李泰。
相信他也会高看这小子一眼的。大明的人才多吗?多,当然很多。
可惜在其为不谋其政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他们把所有的才干,都用到了如何贪污,如何升官这方面了。
真正的做事的人,可是十分稀缺。
所以,朱祁玉必须要这样的卓有天赋的人才给培养好。
他相信只要交给梁必成一段时间,那么李泰的军事才华,将能绽放的更加夺目。
在东路军,也更能施展他的才华。
他的地图,他的计策,都让东路军的将士刮目相看。
在这里,他也会如鱼得水,尽情的发挥其才能。当然,因为功勋该升的官阶还是要升的。
同时,朱祁玉又豪爽地赐给了这个李泰,一副极品的轻甲,还有一匹绝佳的战马。
总之,如此的恩宠有加,令那李泰感动的一塌糊涂。
在朱祁玉看来,这李泰恐怕最为感动,最为激动的还是即将走上战场吧。
当李泰离开开始走马上任之后,朱祁玉看着下方的文武官员,神色十分和缓。
“朕身边的人才又离开了一个,朕既欢喜,又伤感。”
“欢喜的是,这些人才是朕身边走出去的,代表了朕的脸面。伤感的是,朕身边又少了一个人才。”
“朕希望众卿能够像于太保那样,多为朕举荐人才。当然,品性一定要过关,否则,才干越强,危害越大。”
众大臣皆是露出复杂之色。
这是陛下心中对他们有成见了,还是敲打他们呢?
怎么又希望他们给陛下推荐人才呢?
不过他们也隐约知道,那个颇为受宠的李泰,可能把他们对他的打压,告诉了陛下?
不然为何有这样的感叹呢?
众臣心思忐忑不安,一个个弓着身不知如何是好。
同时,暗下决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怎么也要好好的表现,不能让陛下看轻了。
要知道他们这次能跟随陛下前来,无论怎样,回去都是有军功的。
可若是被陛下所厌恶,那么论功行赏的时候,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绝对要振作起来。
朱祁玉并知道众人的心思,他只是心有所感而已。
认为身边若是人人都像于谦于太保那样无私就好了。
这样身边的“李泰”不就多起来了吗?自己也就不用如此的劳心劳力了。
作为一个皇帝,每日五更起,两更睡,没日没夜,无休息之日,真是太过劳心神了。
当然,感叹归感叹,该是要勤政,还是要勤政起来的。
就算这样,京城还出一些幺蛾子呢。
可以想象,若自己放开的话,那么幺蛾子可能将更多,更大。
“传旨各路军,收集军情会要,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朱祁玉想了一下,又传下一个旨意。
既然那李泰的方法可行,那岂不是说,其他的路军,也可以这样做呢?
收集高句丽军政上的各种问题,而后加以针对,让他们的矛盾更大,从而让大明军获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