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萤石的周围的土层上,显露出密密麻麻的小鼓包,这些小鼓包只有米粒大小,象是土皮受潮发胀产生的印记一样。
如果不是周阳仔细的观察,很容易就会忽略过去。
但是这一次周阳的观察是有目的性的,当然不可能将这种异常的小土包忽略过去,而且周阳对这种土包的观察也不只是局限在眼睛上。
当周阳的手指轻轻触碰小土包的时候,周阳会在小土包上感应到微弱的能量波动。
虽然这种能量波动非常的微弱,但确实是存在在小土包下面的,周阳或许无法感知到环境中的能量波动,可周阳对能触碰到的东西中的能量波动可是比任何人都要灵敏的。
所以,周阳在感知到这里有能量波动以后,就轻轻的用指甲将小土包划开了。
令人惊喜的是,小土包下面确实是一颗类似魔菇的东西。
只不过现在的形态应该还没有完全成型,而且生长的个头也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如果不是周阳仔细的感应着这股能量波动的话,很容易就忽视了这颗魔菇的存在。
只会将这颗魔菇当成一颗普通的沙粒而已。
仿佛印证了周阳的猜测一样,这颗魔菇在周阳扒开小土包没一会儿的功夫,身体内的能量就消散殆尽,并且失去了生机,而在这颗魔菇失去生机的同时,在魔菇的下面突然探出了一颗小虫子的脑袋。
这虫子跟其他地精尸体内的虫子长得一样,但是明显的对周围环境没有地精尸体中的虫子那么敏感。
周阳就待在小土包的上面,并且脑袋上一直顶着个小火球,而这只虫子却毫无所觉的从土层下面露出了脑袋。
这个虫子并没有管周围环境的变化,先是来到了那颗魔菇的旁边,在魔菇的身上拱了拱,然后仿佛非常懊恼,或者是探知着什么一般,昂着脑袋在魔菇旁边甩来甩去。
只有在这个时候,这只虫子仿佛才发觉身边有一点不对劲一样,将脑袋对准了周阳头上的小火球,然后一点一点的。
然后再周阳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展隐藏在背部的两扇翅膀朝着黑暗中疾飞而去。
周阳又在其他的小土堆上作了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样的,除了有些土堆下面并没有虫子以外。
剩下的,几乎所有土堆下面都有那种细小的魔菇生长着,有些个头大一点的都长到了大米粒大小了。
而且在萤石的土地下,并不是只有土堆里有这种魔菇的存在,在浮土下面,有一些封闭的小空间中,也长了一些这种魔菇。
甚至周阳在一小片封闭的空间中,找到了近百个这样的魔菇球。
这些魔菇中的能量波动,几乎和周阳吃过的魔菇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些魔菇太细小了,能量波动也微弱的几乎不可察觉。
看到这里,周阳是看出来了,自己的猜测应该是实锤了。
这些小土堆下面之所以能长出那种细小的魔菇,就是因为土层是完全封闭的,将魔菇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开来,才能正常的生长。
当然这应该也有之前封闭了一阵子洞窟的功劳,要不然,这么薄的土层真的能够完全封闭住与外界的联系么?
但现在唯一让周阳苦恼的是,这些魔菇显然生长的太慢了。
这和周阳了解的魔菇完全不同,要知道,这个洞窟内的魔菇可是养活了三万多的地精。
哪怕吃魔菇再抗饿,那以洞窟的这种面积来算,要养活如此多的地精,那么这种魔菇的生长速度就不可能太慢。
自己已经封洞十多天了,如果按照这种生长速度的话,那这种魔菇早就在这山洞中绝种了。
不要说这些魔菇能养活三万个地精生存了,就是养三百个地精都成问题。
而且这些小魔菇明显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但要说这洞窟能给这些魔菇生长良好营养的话,周阳第一个就不相信。
这种封闭的洞窟中,以前不会有什么能提供给这些魔菇营养的物质,以后应该也不会有,可是听两只大硕鼠说,他们来到这个洞窟的时候,这里就已经长满了魔菇。
而且那时候这些魔菇的种群要比现在还要多得多,只不过经过了第一代硕鼠的灭绝性采集,才锐减了很多。
直到地精诞生的时候,才恢复了一点点生机,然后一点点又恢复了一些,但是等到地精种族规模的扩大,也抑制了这种魔菇的种群继续扩大。
在地精种族自我淘汰下,地精与魔菇的数量相对的平衡了一些。
地精的淘汰机制也由这种魔菇决定下来,每当地精种族对魔菇的采集量开始入不敷出的时候,就会举办淘汰赛来淘汰掉过多的消耗。
所以这么看来,显然这些魔菇生长并不是很依靠营养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