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4章 收复燕云十六州,获封宁国公(2/2)

他还没有头脑发热到昏聩的地步。

这皇宫,可是绝对不会染指的。

贾琮另外选了一处大宅子作为节度使府的。也不知朝廷会不会迁都回来。

不过如今的都城,也建设的极好。

并且迁都涉及到千头万绪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决定下来的。

并且贾琮感觉,只怕此时朝中的大臣,依然会对游牧民族有心理阴影。

他们未必便想要迁都回来的。

而接下来,贾琮自然是要大力发展整个燕云的。

如今他这个燕云节度使,也是名副其实的燕云节度使了。

并且他也已经将燕云之地,当成了他的根据地,自然要好好发展一番。

燕云之地,有着最大的煤矿,并且这煤矿,如今就掌握在贾琮手中。

广是这一个煤矿,就让他有了发展的资金。

当然了,贾琮也不会只指望一个煤矿活着。

贾琮准备在燕云之地,大力举办工厂,发展商业,争取推动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西方

这里面并不仅仅只是文艺复兴的缘故。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大肆殖民,导致急缺人手。

而因为缺少人手,才更快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而在大夏,若是没有外部助力的话,工业革命的推动想必会十分缓慢。

因为大夏的空闲人手实在是太多了。

若先期机械的效率不能大大超越人工的话,是很难推进的。

不过这一切,贾琮都可以在燕云完成。

因为目前来说,贾琮能够完全掌控这里。

首先,贾琮准备在燕云之地,大力推广蒸汽机的应用。

实践出真知。

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技,见识到科技的好处,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才能在全民范围内,推动科技更快的发展。

接下来,贾琮找到汤显祖和汤若望师徒两人。

让两人带人创建一个蒸汽机厂,生产一批蒸汽机来。

接下来,自然就要在燕云之地,全面推广蒸汽机。

……

而此时,朝廷果然对燕云之地,产生了猜忌。

大夏朝节度使是相当不少的,也是一个常设的官职。

在红楼书中,就出现过长安节度使,还有平安州节度使这两位节度使。

但是像是燕云十六州这么大地盘的节度使,在整个大夏,还真是头一份。

燕云十六州的大小,几乎能赶上南边三番加一起的版图了。

如今就连三番都蠢蠢欲动。

若是被贾琮在这里经营多年,将这里经营的水泼不透之后,即便他不造反,朝廷对燕云之地,也将失去掌控。

此后,只怕这燕云之地,名誉上是大夏的版图,实际上则是要姓贾了。

只是猜忌归猜忌,如今冠军侯才刚刚收复燕云十六州,朝廷也不好现在就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不过却是要防患于未然,及早做打算的好。

尤其是永隆帝这位雄心勃勃的明主,在一番思索之后。

最终决定派遣一批官员到燕云去任职。

毕竟此时燕云之地才刚刚被收复回来,必定缺少大量的官职。

朝廷派一批官员过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大夏的节度使权力,还没有达到唐朝后期的那种地步。

唐朝后期的节度使,不仅拥有军事指挥权,还逐渐获得了任用官员、征税理财的权力,甚至包括专权诛杀的权力。

而大夏的节度使,他们拥有推荐官员的权利。

但是在名誉上,官员任免权还在朝廷手中的。

当然了,这方面的事情,就十分微妙了。

比方说,大部分官职,都是节度使推荐,朝廷欣然接受的。

朝廷也要充分考虑节度使的意见和建议。

这也变相的等于节度使有极大的任免官员的权限。

但若较起真来的话,其实节度使还真的是没有官员任免权的。

而永隆帝派遣过来的这批官员,有刚刚通过科举的新人,其他的,还有各个派系的官员。

永隆帝并没有只任命自己嫡系的官员。

一来永隆帝并没有这么多嫡系官员可以派遣过去。

二来若只有自己嫡系的官员的话,会引发皇权和节度使之间的直接冲突。

而如今各派系的官员都有,就可以将这压力平摊下去了。

很快,贾琮这边,也得知了消息。

贾芸来到贾琮的书房,询问道:“国公爷,如今朝廷一下子派遣了十几个官员来,很明显来者不善啊!我们要如何做才好”

如今贾芸的官职,在这几年也连升几级,如今已经是判官。

虽然判官的品级并不高,也不过是从七品而已。

还不如一个知县的品级高,知县还是正七品呢。

只是贾芸本来就不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并且他如今的权责,可是要远远超出知县的。

如今贾琮不在的时候,或者是底层的一些琐事,倒都是贾芸在处理。

贾芸本就是贾家子弟,又深受贾琮恩典,可说前程都系于贾琮一身,可说最得贾琮信赖。

即便贾琮说要造反,只怕贾芸也会毫不犹豫的摇旗呐喊。

因此,朝廷派遣官员来燕云,贾芸自然是最紧张的,也忍不住跑来询问贾琮。

贾琮听了,不由笑道:“他们只管来便是,只是燕云十六州,我才是节度使,在这里,只有我说了才算。”

“他们若是听话,老实为官,自然由的他们来。他们若是不听话的话,那就让他们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好了。”

贾琮更看重的是军权,只要朝廷不插手军权,只是派一些地方官过来,贾琮倒是并不会放在心上的。

只要来人听话,配合他大力发展科技,改善民生,发展经济,贾琮自然不会拿他们如何。

但若是不听话,那就不能容忍了。

要么滚蛋,要么就去西天。

贾芸听了,点头说道:“国公爷,我知道该如何做了,我会派人盯紧他们,随时向国公爷汇报他们的动向。”

贾琮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十余日后,这十七个朝廷任命的官员,便是赶到幽州,先来拜见贾琮这位顶头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

贾琮在衙门里集体接见了他们,着实勉励了一番。

又说道:“尔等受皇命而来,到了燕云之地,自然不可辜负君恩。”

“上要对得起君恩,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仰不愧于天,府不愧于地。”

“燕云之地的我大夏百姓,饱受满清摧残,此时正要休养生息,好让百姓繁衍生息。”

“望诸君尽职尽责,善待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贾琮说完之后,这十七个官员,齐齐称是。

贾琮暗中观察了一番,记住了几个刺头。

这里面,有些是可以拉拢过来的,有一些,怕是铁杆二五仔。

此时贾琮倒是懒得多理睬他们,只看他们以后行事便罢了。

只要乖乖听话,就能暂时留下他们,若要不听话,那就休怪他不客气了。

训话之后,贾琮设宴为这十七位官员接风洗尘。

接下来,这十七位官员,各自都被分配下去。

而贾琮,则是派人密切关注着这十七人。

此后一月功夫,这十七个人,表现的都无可挑剔。

至少都是有能力的,政务畅通无阻,并且并没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

这也可见,永隆帝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不管他目的是什么,至少这十七个官员,要能力有能力,要节操有节操。

当然,又或者是因为他们初到燕云之地,并没有彰显本性的缘故。

不过,只要老老实实的就好。

而下一个月,朝廷竟然又派了三位武将过来。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贾琮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

朝廷派遣文官来也就罢了,只要不捣乱,贾琮倒是并不曾放在心上。

只是如今还要派遣武将过来就过分了。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贾琮这个节度使的立身之本便在军中。

而朝廷想用这种方式夺权,怕是想多了。

半月之后,三位武将到来。

这三个武将,竟然都是元初派系的将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去年元初派系主动请缨,对满清发起进攻,最终大败而归。

被永隆帝抓住机会,削弱的很惨。

而如今,因为自己做大,永隆帝又重新利用起元初派系的武将来了。

永隆帝的用意,大约是让他们斗争起来。

而永隆帝则可以从中渔利。

而这三位武将到来之后,贾琮依然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不过一转手,就将他们丢到福察军中去了。

如今福察初升已经被封平安侯,他心里对贾琮基本已经达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公然以贾琮的奴才而自居。

这人最擅长阴谋诡计,贾琮将这三人丢给他,福察初升对自己的用意,必然心知肚明。

永隆帝派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拉拢军中将士,另立山头,不断削弱贾琮在军中的影响力。

若是能够架空贾琮,那就更好了。

只是如今,贾琮直接就把他们丢到福察军中去了。

福察军,可都是投降过来的清军,其中九成九的士兵,连大夏话都不会说。

而福察初升,必定会安排他们带领全都不会说大夏话的队伍。

连语言都不通,还收买个毛线球

也谈不上树立啥威信。

甚至就连训练和沟通都做不到,只能通过副将来完成。

说不定,他们还会遭到军中士兵的挑衅。

若是他们自身武艺不过硬的话,这三人怕是有苦头吃了。

除非是他们自身能力过硬,又肯主动去学满语。

这才有一丝收买士兵,另立山头的可能。

不过若他们果真如此的话,那他们就有取死之道了。

贾琮也不介意他们暴病身亡。

如今贾琮和朝廷之间,虽然没有撕破脸皮。

但若是实在威胁到燕云安危的话,贾琮也不介意让朝廷了解一下自己的态度。

而就在此时,原本派遣过来的十七个官员,也有人闹幺蛾子了。

此人,乃是任应州知府的石浩。

@棠城小说网 . www.tangcheng.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棠城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