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倒也简单!”
庆修早就想好了方案,直接在朝堂上逐一诉说,梳理。
第一步,便是给军中的士兵安排好退役离军的去处,以及钱银。
有功劳在身的自然不必多说,朝廷如今给他们安排的钱粮就足够,不需要再加,重点是那些并无功劳在身,忙碌几年后又离开军队的平庸士兵们。
他们虽然没有功劳在身,但也毕竟是军中组成的重要部分,不可无视。
庆修的说法是,只要从军三年,离开军队时补发一大笔钱银作为报偿,如果六年以上,这笔钱还要再翻一倍。
如果从军十年,那便可以分发给土地,让其离开军队之后仍然能有谋生的手段,而且这块分发的土地也务必要保证其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如此一来,便让士兵们可以安心的从军,而不必担忧离开军队之后没有营生的手段。
则是给那些从军时受伤残的士兵们抚恤。
按照兵部的规则,战死沙场者自然可领到一笔不菲的抚恤交给其家人,而伤残者虽然拿到的比不上战死者多,但至少也应当给与其一定的保障,至少在战场上不会畏惧受伤。
如庆修所说,伤残者给予土地补偿是多此一举,他们本身就劳动力受损,不太可能有多余的能力耕种。
而且伤残人士也十分容易受到地方的一些劣绅欺压,给他们土地十有八九也守不住,还不如朝廷每个月给他们分发一定程度的粮食和钱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朝廷会一直白白饲养闲人,对朝廷而言也是一笔负担,应当偶尔将一些这些残伤人士力所能及的徭役分配给他们。
就当是他们为朝廷工作,朝廷分发粮饷,给这些伤残的军人一个着落,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两条方法提出来,在场众人都觉得似乎可行。
他们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那些从军征战的士兵,如此一来似乎可以更加安心的在战场上拼命作战。
就算伤残了,回到国内也有朝廷可以供养他们,并不用担心因为伤残而无法生存。
若是要说唯一一点坏处,只能说是朝廷的负担随之加重了,毕竟绝大多数士兵离开军队后,都要分发一笔遣散的费用。
“我知道各位在操心什么。”
庆修看这些人低头不语就明白了,“如今朝廷的财政收入十分充盈,从各个建国之后新并入的领土获得税收,已经远远超过当初动兵政府这些地方的支出。”
“如今只是将这些收获取出来一部分,分发给士兵们,这也是理所应当,各位以为如何?”
群臣短暂的议论片刻后,便终于各自提出表态,这其中支持庆修的占绝大多数。
“庆国公所言极是,我也认为这样能极大提升军队的士气。”
“虽说朝廷的开支增加了,可相对于收益而言,这些支出也并不算什么。”
“陛下可采纳庆国公的意见,我等认为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