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皇帝的封赏
皇帝说道“哈哈,张爱卿不必如此谦虚,少年英雄,应该意气风发才是,可不能让这朝堂磨灭了你的英雄气啊!”
张伟恭敬的说道“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
皇帝点点头,说道“太宗遗训:复燕云十六州者为王”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底下就有大臣连忙阻止,只见那大臣满脸焦急,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弓着身子,双手抱拳,急切地说道:“陛下,虽然有太宗遗训,但是张伟情况特殊,他年纪太小,如果就封王,以后立功岂不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了?”
听到这话,众多大臣纷纷附和,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了不满的神色。毕竟如果真的给张伟封王,那他们这些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岂不是都要比一个毛头小子官衔低了?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给一个年轻人行礼,这实在是太丢人了。于是,众多大臣纷纷反对给张伟封王。
不过,礼部有人站了出来,他是一位面容严肃的老者,他挺直了身子,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话虽如此,但是有太宗遗训再上,如果不按遗训办事,陛下恐怕会留下一个不孝不信之名啊!”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让众人不禁为之一震。
武勋一脉也有人站了出来,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是啊!陛下,如此大功却不重赏,恐怕会寒了百姓之心啊!”这些武勋倒不是跟张伟关系多好,或者多么忧国忧民,只是他们深知,如果张伟这么大功劳都不能得到重赏,那他们以后在战场上拼命换来的功劳岂不是也要大打折扣?所以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站出来的。
这话一出,武勋一脉的大多数人都出声支持,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浪潮一般汹涌。毕竟武勋不比文官,他们想升官进爵都是拿命拼出来的,自然不想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们,眉头紧锁,大感头痛。
这时,张伟突然站了出来,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陛下,臣有一言想说。”
皇帝看着张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点了点头,说道:“张爱卿但说无妨。”
张伟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臣之父张忠一生忠君报国,可惜时运不济,英年早逝。臣恳请陛下把王位封给我父亲,如此一来既不违背太宗遗训,也能避免出现诸位大人担心的情况。而且臣乃是英国公的弟子,如果爵位高过臣的恩师,让臣怎么再见恩师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诚恳,让在场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皇帝听了张伟的话后,微微一愣,随后露出赞赏之色,道:“张爱卿此举甚是孝顺大义,朕准了。”
众大臣听闻此言,也是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那位之前阻拦封王的大臣率先出列,朝着张伟拱手行礼,钦佩道:“张公子此等胸怀,老夫佩服。”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跟着行礼,表示赞同。
英国公此时也站了出来,对着张伟满意地点点头,向皇帝奏道:“陛下,张伟品德高尚,臣恳请陛下对其另有嘉奖,以彰其德。”
皇帝沉思片刻,笑道:“张爱卿既能不忘父恩,又尊师重道,朕便准你所请,追封你父张忠为燕王,追封你母亲为一品诰命。”张伟赶忙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