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未尽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黑暗的时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张角的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张角,就不会有他们这些人能够侥幸存活于世;没有张角,更不会有大量普通百姓依然存在。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张角仅仅是领导了那场着名的黄巾起义而已。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自古以来,军阵对垒、交锋厮杀,都需要庞大数量的士卒。一旦战争爆发,张角所率领的麾下众人攻城掠地后便有了饱腹之食的来源。而对于大汉统治下的那些百姓来说,如果他们选择加入黄巾阵营,至少还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可若是他们留在大汉,那么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坐以待毙,等待死亡的降临;要么听天由命,寄希望于命运的垂青。
当然,所谓的天命其实不过是张角一手造就的罢了。想当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无数士卒出征,而与之相随的,则是双方所需大量的百姓参与。这些百姓们,有的运气稍好,能够在战场上充当炮灰,混口普通士卒的吃食;但更多的人,运气稍逊一筹的,被大汉的官员征召为民夫后,便只能依仗这份工作来勉强维持生计,继续在这世间苟延残喘。
可以说,如果不是张角发动了这场起义,那么大多数百姓最终的结局恐怕就只有一个字——“死”。这残酷的现实,就像走马灯一样,不断在张白骑的脑海中闪现。
然而,对于邹双来说,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注意到张白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沉思着什么。难道张白骑是在思索是否要效忠于自己吗?虽然刚才张白骑的眼神异常冷峻,但此刻的出神,却无疑都在表明他内心的犹豫和纠结。
邹双心中暗自窃喜,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辉煌的未来。如果这次能够侥幸存活下来,不仅可以去救援那两座城池,还能立下赫赫战功。有张白骑这样的猛将作为小弟,再加上如此众多的骑兵作为资本,他邹双必定能够超越他的族兄邹丹!到那时,加官进爵自然是不在话下,甚至有可能得到公孙瓒的赏识和器重。
一想到这里,邹双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公孙瓒将他的女儿公孙玥许配给他,两人喜结连理,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想到这里,邹双的眼神中开始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
然而,与邹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白骑却一直保持着沉默。他静静地坐在马背上,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而在张白骑的身后,他的亲卫们则显得有些躁动不安,他们似乎对沉默不语甚至没有多少动作的张白骑感到不满,跃跃欲试地想要做些什么。
与此同时,邹双的亲卫们则显得异常平静。他们深知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休息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默默地守护在邹双身后,为自己争取最大程度的休息时间。
就这样,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邹双的喜悦、张白骑的沉默、张白骑亲卫们的躁动以及邹双亲卫们的平静,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