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时候,国家举行了第一届评酒会,入围的名酒有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和西凤酒。
之后的1963年,举行了第二届评酒会,则是评选出了8大名酒,分别是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茅台、西凤酒、汾酒和董酒。
计划经济下,这些名酒市场份额不低,还需要票,是特供酒,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对白酒行业的扶持,各地的白酒企业都纷纷冒出来。
竞争激烈的很。
哪怕是茅台,五粮液这类酒水,在外地的市场份额也会受到强烈冲击!
市场份额一直被挤压!
前世茅台厂历任掌门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才让茅台厂茅台酒成为白酒行业的龙头。
周高廉作为第二任茅台掌门人,主要的贡献是打破大锅饭,扭亏为盈,提高了茅台厂的效率和产量。
真正搭建茅台销售网的是第三任掌门人,而陈浩决定帮周高廉一把,让茅台厂在周高廉手上就将销售网络搭建起来。
卡在这个节点上面,自己也能够将利益最大化,通过跟周高廉的联系,拿到茅台酒更多批条,同时争取以经销商的身份跟茅台厂和周高廉更加深入的合作。
“生产和销售都是有计划的,原料方面都有相关部门帮着协调,而销售的对象同样也都定了下来,就是要发展销售业务,能活动的空间也有限。”李章明说道。
“市酒厂就是如此,除了一开始就建立合作的单位,再想要向外扩展业务,很难。”
“是这个道理,别的单位有合作的酒厂,哪会放弃原先的合作对象,去跟另外的酒厂合作,那不是得罪人吗?而且也违背了计划经济。”有人跟着附和。
“质量和产量方面,还是应该提升。”陈浩道,“至于合作单位等问题,我个人还是跟之前一样的看法,肯定会发生大的改变。”
他只抛出自己的观念,不指望其他人能够听进去。
好多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思维很固执。
“茅台厂前段时间恢复了产品检验科,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和监督,产品的合格率提升了不少。”周高廉说道。
“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既是对酒厂负责,也是对顾客负责,陈浩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工资有高有低,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对产品严格要求,也被说成是故意为难工人阶级。
不少厂的质检流于形式,产品检验科甚至被撤销了,没有质检。
茅台厂也是如此,最近周高廉才恢复了质检工作,控制产品质量,实行按劳分配,而不是搞大锅饭,平均主义。
“陈浩同志,你有没有兴趣到茅台厂工作?”周高廉忽然说道。
他对陈浩发出了邀请。
一石激起千层浪,会议室里,李章明,童永昌等人目瞪口呆,对周高廉的这个邀请感到惊讶。
“我是农民。”陈浩道,“是农业户口,老婆和孩子都在村子里。”
他也有点意外,没想到周高廉居然会邀请他到茅台厂工作。
“我既然让你去茅台厂,这些问题自然会帮你解决。”周高廉笑着道。
“茅台厂有用工名额,我给你两个,你一个,你内人一个,至于你的孩子,等将来成年了,肯定也会优先进茅台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