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暗夜前夜
站在坡顶,许山海望着远处的操练场。
自打林宗泽下令,从俘虏中挑选一些人,辅助操练新人之后,这两天,操练场上每一个小队的操练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甚至那些新人操练起来的声音都大了许多。
望着操练场上一支支排列整齐的队伍,许山海不禁幻想起来。
他幻想着,眼下这支刚学会队列的队伍,一天一天的壮大,一变十,十变百,百变万千。
他幻想着,将来这支队伍,能杀出新宁州,杀出南宁府,杀出广西,乃至在数十年后,逐鹿中原,改写历史。
他幻想着,凭借自己的能力所及,让天下所有百姓,不再饥寒交迫,不再流离失所,不再任人宰割……
许山海就这么站在坡顶,神游化外,幻想着将来,直至夕阳西下,直至操练场上的队伍散开,直至后山一阵孩子的欢呼雀跃之声,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
依依不舍的再看了看,残阳下队伍已经慢慢散开的操练场。许山海转身,朝后山走去。
后山的一片空地,树荫下,一身红白衫裙的沈南秋,正在张新月的帮助下,把大石上,孩子们交上来的书本,一本一本的摞好。
换上了一身粗布短裙的张新月,看上去比沈南秋高了半个头。虽说张新月个子高,年纪也比沈南秋大上近两岁,可是,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她在沈南秋面前放低了姿态。
从两人做事的分工来看,明显是沈南秋为主,张新月为辅,所以,站在旁人的角度看过去,反倒年纪小的沈南秋像姐姐,而年纪大的张新月像妹妹。
信步走来,许山海远远的看着沈南秋、张新月不停地忙碌。
直到张新月走到空地前,打算收拾地上那一捆一捆散乱的草束时,才发现了离自己不远的许山海和他身后的三个护卫。
慌乱之下,张新月不禁“呀!”了一声,然后赶忙侧身万福,小声的叫道:“小先生来了啊?”
“啊,你忙你的,不用管我。”许山海微笑着摆了摆手。
听得声音,沈南秋抬头,看了看许山海,远远的打了一声招呼:“先生哥哥,你来了!”便又低头继续整理面前的书本。
做了几天“教书先生”的沈南秋没有像以往那般,只要一见到许山海,便会飞奔过来,扯着他的衣袖,像只黄鹂鸟一样的叽叽喳喳。
自打从州城带回来一百多本抄好的《新编对相四言》、《兔园册》之后,许山海就一直在琢磨,该用什么方式,把识字这件事,全面的在队伍中推开。
直到江波被自己训过的第二天,带着他的人出发后,剩下几十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没人管,然后漫山遍野撒起了欢。情急之下的许山海,灵光一动,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办法便是,把那些孩子统统交给沈南秋,由她来教孩子们识字。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孩子们没人管的问题,还能由他们开始,逐步把识字的想法,慢慢的铺开。
当许山海把这个想法与沈南秋一说,没料到,她的脑袋立刻摇得像个拨浪鼓,一口回绝。
因为,在沈南秋心中,虽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念书识字,可终究只是家传,漫说正规的学堂,就是普通的私塾,她都没上过一天。现在,许山海要她教别人,首先底气就不足。
其次,自古以来,教书先生都是男人,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下,她这个年纪,生不出僭越之心。
好一番劝说,任凭许山海软硬兼施,沈南秋始终不肯点头。无奈之下,许山海只好虎起脸,装作发怒,背起双手,转身欲走。
玩心理,十五、六的小姑娘哪是许山海的对手?看到许山海生气欲离开,沈南秋赶忙上前,扯住他的衣袖,咬着下唇,答应了许山海的要求。
从那天开始,一个简陋的小学堂,出现在后山的空地中,沈南秋开始了她“教书先生”的日子。
大石当桌,几十捆从伙房抱来的秸秆、草束,成了孩子们的凳子。没有那么多的笔墨纸砚,那就每人折一根小树枝,以泥土当纸。
几十个孩子,规规矩矩的坐在草束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跟着沈南秋念,一笔一画的跟着沈南秋写。与孩子们坐在一起的还有张新月,她既是沈南秋的帮手,同时也是她的学生。
看到沈南秋把大石上的书本收拾得差不多,许山海正想迈步上前。
忽然,一个半大小子跑到他身边,低声的说道:“小先生,林爷、徐爷回来了。”
“哦,他们有说什么吗?”许山海漫不经心的答道。
“没有!林爷一回来,便把楚队长、李总管、何大夫还有吴叔全叫去了。”由于平日里吴立峰没啥事便会跑来找许山海,所以,江波给许山海新安排的这几个护卫,也跟着江波称呼他为吴叔。
“行,我知道了。”许山海心中隐隐有些不是很好的预感,可又想不出哪里不妥。
林宗泽、徐子晋从州城匆匆赶回来,并且,把山寨中的老弟兄都叫了过去,唯独却落下了许山海。这让许山海心中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
眼见天色黑了下来,许山海快步上前,帮沈南秋抱起了书本。
此时的他,不知道一场风波正在坡顶的小木屋内酝酿,并且,逐渐成型。
-------------------------------------
天色渐暗,遮天蔽日的林子里面几乎没有一丝光亮,方才还叫到令人脑仁生疼的鸟群,此刻也渐渐没了声音。
谁也想不到,在这片密林中,悄悄的潜伏了上百人。
在一大蓬近一人高的草丛中,穿上了半身皮甲的韦阿洪斜躺在中间,阿狸崽在他的身边蜷缩成一团。
时间拨回到上午
在平日里吊儿郎当的韦阿清,出人意料的一番话之后,场中上百条僮家汉子,一扫心中的阴霾,热血沸腾,纷纷发誓要与即将到来的对手,血拼到底。
在众人的叫嚷声中,韦阿洪拉着韦阿昌走到一旁,商量起该如何对敌。
这时的韦阿洪显示出与他年龄完全不符的冷静和理智,要知道,士气归士气,无论士气有多么高昂,现实情况是对手的实力依旧远超己方,如果硬拼的话,即便取胜也是惨胜,这不是韦阿洪想要的结果。
而韦阿昌,这几个月跟在许山海身边,经历过上一次与官军的大战,明显成熟了不少。尤其是许山海跳出山寨,从后方直冲官军大营,强势逆转战局的神来之笔,让他深受启发。
经过两人一番商量,终于定下了一个风险极大的计划。
由于营地中的妇孺,已经全部转移去了南边两座山头外的山洞躲藏,眼下的营地中,除了百十来个汉子,再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