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端嫔
寿康宫内,香烟袅袅升腾,似薄纱般弥漫在空气中。太后端坐在榻上,身姿挺直,神色平静却隐隐透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手中那串佛珠,被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着,珠子相互碰撞,发出细微而有节奏的声响,然而此刻,这声音却无法抚平太后心底泛起的忧虑涟漪。
太后微微蹙起眉头,那细长的眉梢仿佛凝聚着岁月沉淀的威严,她转头看向身旁的竹息,目光中带着几分郑重,轻声说道:“去,传皇帝过来,哀家有话问他。”
竹息连忙欠身,应了一声“嗻”,便匆匆迈着细碎的步子离去。
不多时,胤禛踏入寿康宫的门槛。他身着明黄龙袍,绣着的金龙仿佛在跃动,可此刻的他,步伐虽依旧沉稳,却隐隐透着一丝拖沓,神色间满是无奈,见到太后,胤禛瞬间收敛了所有情绪,脸上换上恭敬的神情,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恭敬:“儿臣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万安。”
太后微微抬手,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上位者的从容,说道:“皇帝,起来吧,坐到哀家身边来。”
胤禛起身,脚步微微挪动,在太后身旁缓缓坐下,坐姿端正却难掩拘谨。太后微微侧头,目光如炬,仔细端详着胤禛,那眼神仿佛能洞悉他心底的每一丝想法,片刻后,太后开口,声音平和却暗藏威严:“皇帝,哀家听闻,朝臣们纷纷上书,要求举行选秀,你却不肯答应,这是为何?”
胤禛微微低头,眼帘垂下,遮住了眼中复杂的神色,他顿了顿,才缓缓说道:“皇额娘,儿臣并非不愿选秀,只是如今政务繁忙,每日需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实在抽不出精力顾及此事。”
太后微微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失望之色,目光紧紧盯着胤禛,说道:“皇帝,你莫要拿这话来搪塞哀家。选秀一事,关乎大清的未来,怎能以政务繁忙为借口推脱?这选秀乃是祖宗所定,历经数代,从未更改。你身为皇帝,肩负着祖宗的基业,祖宗规矩犹如高悬的明镜,时刻警醒着后世子孙,怎可轻易违背?”
胤禛微微抬起头,迎上太后的目光,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反驳,却又终究忍住,说道:“皇额娘,儿臣明白祖宗规矩不可废。只是,儿臣心中已有若曦,与她情深意笃,实在不愿再纳新人入宫,怕此举会伤了若曦的心。”
太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身为皇帝,不能只图儿女私情。后宫妃嫔绵延皇嗣,延续我大清的血脉,还能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稳固江山社稷。你若不选秀,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如何让大清的基业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胤禛心中一阵无奈,他深知太后所言句句在理,犹如重锤敲击在他的心间,可他与若曦多年的感情,早已根深蒂固,又怎能轻易割舍:“皇额娘,儿臣并非不知其中利害。”
太后沉默片刻,目光柔和了些许,再次微微叹气,说道:“皇帝,你身为一国之君,有时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若曦是个懂事的孩子,她也会理解你的难处。”
胤禛听了,微微低下头,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皇额娘,儿臣再考虑考虑。”
太后微微点头,神色恢复了些许威严,说道:“皇帝,你要尽快做出决定。这选秀之事,不宜再拖。哀家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为我大清的未来着想。”
胤禛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坚定,说道:“儿臣明白,皇额娘。儿臣定不会让皇额娘失望。”说罢,胤禛起身,再次向太后行礼,动作庄重而缓慢,然后转身,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离开寿康宫。
从寿康宫出来后,胤禛心中愈发烦闷。他望着紫禁城那高耸的宫墙,只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一座无形的牢笼之中,难以挣脱。
永寿宫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若曦身着一袭淡粉色旗装,端坐在主位上,手中捧着一杯清茶,正悠然地品着。这时,宫女在殿外通传:“华妃娘娘到。”
若曦微微抬眸,轻声说道:“快请。”
年世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殿内,她身着华丽的宫装,妆容精致,见到若曦,立刻行礼请安:“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安。”
若曦微微一笑,说道:“快起来吧。”
年世兰起身,在一旁坐下,说道:“臣妾想着许久没来给娘娘请安了,心中挂念,便过来看看。再者,臣妾听闻端嫔之事,心中好奇,特来问问娘娘。”
若曦微微皱眉,说道:“端嫔之事,此前本宫实在抽不出时间处置。王喜细细查探,才知晓端嫔一直为乌拉那拉氏忙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