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地点在沙海,不过却不在汴梁宫范围内,而是西南方的一个宅院中。
此院属少府,算是一个小型货栈,这会已经清理出来了,作为清谈场所。
和去年一样,邵勋身边的人没换,还是阎氏、李氏作陪。
入场之前,邵勋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有八面帆的风车一一卧式风车。
只可惜还处于建造状态,进度堪忧,根本动不了,顿时有些意兴阑珊。
「一年了—」召邵勋看向脸色有些苍白的羊贲,伸出两根手指,道:「还有两年。」
「是。」羊贲连声应道。
邵勋拍了拍他肩膀,道:「无需紧张,朕只是提醒一下。听闻那队胡姬中已经有四人怀了孩儿?」
羊贲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你还是个少年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邵勋赞叹道。
「只是不要误了正事。」邵勋说道:「今日北风呼啸,若风车已建好,能磨面否?」
羊贲想了想,道:「或可。」
邵勋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这小子信心不是很足。
风车与水车有些原理是相通的。
金谷园中为什么建那么多湖池且互相连通?
一是为了观景、养鱼、养水生植物,二是为了避免极端情况一一比如突发大水,流速过快,或者干旱枯水等。
这些湖池中的水通过开凿的渠道流下去驱动水力磨坊春米,渠道在水力机械发展史上有个专业名词:动力渠。
湖池有蓄水功能,人为调节了上游来水流量不一、流速不一等不利因素,还能拦截泥沙,使得动力渠中流速尽量恒定,维持机器正常运转。
但风力不好蓄积,如何调速是个问题,这需要传动机构。
当然,没有传动也不是就不能用了,还可以通过调整风帆的受力面积、角度,采用增大机械摩擦用的「刹车」以及调整配重来实现,方法很多。
邵勋只想出了调整风帆这一条,但他没说出来,想看看小伙子怎么解决。
不过,他还是敲打了一下羊贲,只听他道:「古来朝廷多打击豪强私设水车,截水自肥,故此物颇多限制,难以推行整个天下。然风车不同,朕寄予厚望,汝多上点心,朕的东西不是那么好拿的。」
羊责脸色有点惨白,不知道是吓的还是身体虚了。
邵勋很快上车离去。
羊献容、山宜男一左一右,坐在他的对面。
羊羊脸色不是很好,从车窗缝隙中盯着羊贲看了又看。
山宜男则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这个故事值不值得上《世说新语》,她觉得挺好笑的。笑点不在风车上,而在羊氏少年耽于女色,亏空身体,不过那事又痛苦又没意思,怎么那么多人都想要?
山宜男还没想好,邵勋却直接说道:「宜男可将这个故事写进去。」
说完,他讲了讲来龙去脉,然后才下车。
二女则戴上惟帽,遮住面容,自侧门入内,坐在屏风后。
有宫人拿来笔墨纸砚。
羊献容笑一声,道:「这本书才两桩逸事,全是关于他的。」
「我写了几个江南逸事。」山宜男说道。
「写的谁?」
「一个是早年渡江时的旧事,曰‘禁」,一个是看杀卫,还有一个是羊献容正待说些什么,前方已响起丝竹声。
******
李氏坐在右侧,看着左边的天子及嫂嫂阎氏。
她总觉得两人之间已经发生了什么。
没有丝毫凭据,就是感觉,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她也没法解释这种感觉,粗略说起来,嫂嫂似乎想极力掩饰什么,
但过犹不及,好像心虚一般。
简而言之,掩饰过头了!
「都收到了吧?」邵勋扫视一圈众人,笑问道。
「谢陛下赏赐,仆昨日便已让人制成中衣穿上了。」华迎之说道。
邵勋一惊,这么勇?
「如何?」他问道。
「有点扎人。」华迎之说道。
邵勋听了微微一笑,道:「毛短而粗硬,自是扎人。不能当里衣穿,得穿外面。」
「陛下所言极是,仆今日便将其穿在绸衣上,好多了。」华迎之说道。
「足温否?」
「衣之和煦如春。」
「善。」邵勋说道:「不过,而今价腾贵,却不能走入千家万户,诸君可能教我?」
「陛下,此事易耳。汉时一十余万钱,而今花五万、白二万、杂不足万。昨日仆特意去帛练行问价,花只要两三万了,白也不过方钱。若织更多的出来,则价愈廉,假以时日,一千钱、数百钱寻常事也。」
「言之有理。」邵勋轻轻点头,然后又道:「然织之人不多,唯普阳、邺城、洛阳有少许,大头还是少府所售,如之奈何?」
话说到这份上,再不明白就傻了。
华迎之立刻说道:「陛下,仆明日便动身回平原,定说服族人兴办织作坊邵勋立刻转头看向受邀而来的司农丞仆固承恩,道:「仆固卿,平原华氏要织,你家可有羊毛出售?」
「应是有的。」仆固承恩说道:「前番收到兄长书信,还在询问中原有人购羊毛否?不独羊毛(绵羊毛),羊绒(山羊绒,产量较少)、驼毛亦有。」
「哦?还有驼毛?」邵勋问道。
「自是有的,比羊毛长多了。」仆固承恩说道。
「此乃好物。」邵勋说道。
据他了解,骆驼毛有内层细毛和外层粗毛两种,整体比羊毛保暖,因为骆驼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更冷。
而且毛纤维长度比羊毛长多了,更耐磨,唯一的缺点就是产量较少,毕竟每个部落都有牛羊马,但并非都有骆驼。纵有,也不多,没那个需求。
「此物怕是要到库结沙去找寻了。」邵勋说道:「朕闻有些部落凑不足马革贡品,需以牛羊相易,甚苦之。今后或可以驼绒、驼毛冲抵。」
「陛下圣明。」仆固承恩道。
邵勋哈哈一笑,举起酒杯,道:「都给朕办工坊,而今贵着呢,织出一四便能赚大钱。若动手慢了,价下去,可就赚不了多少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刘邦时代把当做高级奢侈品,便是到了东汉时期,仍然很贵,非公侯不能用。